
香港浸会大学创办于1956年,一直秉承“全人教育”的办学理念,致力培育学生成为仁德兼备的社会领袖,知识全面的环球公民,服务社会以至世界。
作为提倡全人教育的先驱者,浸大在教与学、创新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发展范畴上力臻至善。除了提供专业和通识学科的教育外,亦不断鼓励同学实践跨学科学习并通过多元活动自我增值,以迎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新世代所带来的新挑战和机遇。
浸大的学科文理兼备,通材达德,以成为顶尖研究型博雅大学为目标。浸大拥有三项基因素质:“关爱”、“创意”和“国际视野”。除了积极在校园推广关爱文化,浸大也善用自身优势,领导大学社群服务社会。在学术上,浸大卓富创意,始创开办多个学院和学术课程。大学的视觉艺术院和电影学院是香港首创的,还有香港首个全日制传理学、中医药学、人文学及欧洲研究学士学位专业、以及“创业学”专修。为进一步提升毕业生的竞争力,近年大学积极开办配合社会发展的新专业,例如2019学年开办四个新专业,包括创意产业音乐学士、商业计算及数据分析理学士、理学士─生物资源与农业科学主修,及地理、历史、社会学及个人、社会及人文教学双学位。其中生物资源与农业科学主修,是全港首创的唯一一个融合生物资源管理与农业科学的专业课程,创意产业音乐学士也属全港首创,旨在为创意及娱乐业界培养专业音乐人才。大学亦于2020学年开办两个新专业,分别为环球萤幕演技艺术学士,课程涵盖表演艺术、演技训练及当代文化研究等;另一新专业为全球及中国研究社会科学学士,主要研究全球化的转型和中国的转型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创新研究方面,我校近年成立了多个研究中心和实验室,进一步推动跨学科和具创意的研究,培训专业人才。此外,我们也成立了“饶宗颐国学院”,以传承国学、弘扬中华文化为己任。
随着全球化趋势,高等教育已经突破地域界限。现今大学毕业生的职场已不再局限于本土或邻近地区,他们随职而迁,乘势而动。所以,推动大学国际化是浸大其中一项重点发展目标,大学将继续开拓更多机会让同学能走出课堂,到海外交流、实习、参与研究或义工服务,藉以让同学体验不同文化,累积更多经验,装备他们成为具竞争力的国际公民。
浸大创校至今65年,已建立坚实基础,除了拥有不少独特而优秀的学科,浸大学生亦具有创意、关心社群、勤奋朴实等可贵的优点。浸大的办学宗旨,是珍惜每一类人才、拥抱人才的多元性、提供培养人才的多元环境、让每位同学都有丰富机会,发挥独有的才干。在这个无限机遇的世界,浸大会帮助同学发掘、发展、发挥才华;至于如何将自己的才华发光发热,靠的就是同学自己。
期待更多优秀的同学加入香港浸会大学,为自己缔造不一样未来。
香港浸会大学成立于1956年,是一所获香港特区政府全面资助的公立大学,获授权颁发博士、硕士、学士、副学士及高级文凭学位。
浸会大学辖下的学院各具特色,在教学及研究方面一直精益求精,杰出成就获国际肯定。有关各学院的详情,可浏览学院网站。
学院创立于1961年,由七个部门组成,并提供以下专业:
• 文学士(包括六个主修:中国语言文学、人文学、翻译学、创意及专业写作、英国语言文学,以及宗教、哲学及伦理)
• 音学文学士
• 创意产业音乐学士
学院特色
• 以“心系香港 达贯全球”为理念,致力培育学生的想象力及文化触角。
研究成绩
根据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最近一次的《研究评审工作(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报告,学院研究成绩斐然:
• 音乐:17%获评为四星(达世界领先水平),名列全港第一,是浸大四个称冠的研究领域之一;
• 英国语言及文学:17%获评为四星(达世界领先水平),为全港第一;
• 中国语言及文学:5%获评为四星(达世界领先水平)、27%获评为三星(达国际卓越水平),总和为全港之冠。
师生殊荣
• 创意及专业写作专业李慧诗同学于“印尼亚运会”夺得金牌及银牌各一面。
• 创意及专业写作专业梁燕峰同学于首届“香港浸会大学尚志会全港英语诗歌比赛”获得冠军。
• 联合收生课程学生庄逸峻于“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获季军。
• 音乐系校友郑文伟获颁香港卓越奖学金,升读海外知名大学的研究院课程。
• 人文及创作系副教授周耀辉博士凭《一手歌:听城内的那双手》项目在第14届香港艺术发展奖中获得艺术教育奖。
• 中文系副教授葛亮博士获选国家级文学奖项: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十强及第三届“京东文学奖”十强。
活动
国际作家工作坊 |
---|
每年邀请中国内地、台湾及海外作家来访,通过不同的活动,与本校师生、本地作家及社会大众交流,分享写作经验。 |
红楼梦奖: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 |
---|
每两年举办一次,奖励世界各地杰出的华文长篇小说创作,藉以提升华文长篇小说的水平,历届首奖得主包括香港作家黄碧云、内地作家莫言、贾平凹、王安忆、阎连科、刘庆和台湾作家骆以军。 |
华语作家创作坊 |
---|
邀请不同地区的华语作家来港,透过举办不同的中文创作活动,提升本地中学及大学学生之文学创作力,弘扬中华文化。 |
学院创立于1956年,由五大学系组成,设有七大专修,包括会计学、经济学及数据分析、创业学、财务学、人力资源管理学、信息系统与商业智能及市场学,以迎合各界对商管人才的需求。同学亦可以选读学院与加拿大西门菲莎大学合办或与波兰华沙科依敏斯基大学合办的四年制双学位课程。另外,本院与理学院合办商业计算及数据分析跨学科专业,为同学提供更多选择。
三重认证
全球少于1% 荣获三大商学教育认证机构颁发国际认证的商学院之一:
• 国际商管学院促进会 (AACSB International)
• 欧洲质量发展认证体系 (EQUIS)
• 工商管理硕士课程协会 (AMBA)
体验学习
学生必须于修业期内完成下列其中一项体验学习 (最少120 小时):
• 海外交流
• 本地或海外机构实习
• 服务学习项目
毕业出路
96%于毕业半年内全职就业,其余创业或出国深造。
师生殊荣
• 学院获英国《金融时报》选为亚太区修读管理硕士课程的顶尖商学院第14位;商业管理理学硕士课程更入选其2019年全球百大最佳管理硕士课程之一。
• 学院研究人员获研究资助局选为首届研资局高级研究学者之一,并获高达780万港元资助进行为期五年研究。
• 杰出学生于汇丰举办的初创比赛中,获得殊荣及资金拓展企划。
• 学生代表于联大举行的投资比赛及汇丰/香港大学香港商业案例比赛中,分别荣获全场总冠军及香港区冠军殊荣。
培训计划
商业领袖培训计划 |
---|
旨在培训学生的商业技能,透过公开演说、专业调解、品酒等工作坊,提升学生解难能力,以及表达和沟通技巧。 |
飞跃学生大使计划 |
---|
为获挑选的学生大使提供领袖训练,让他们学习主持技巧及商务礼仪,并派他们代表学院出席校内外重要活动,以培养他们成为具社会道德的商业领袖。 |
中医药学院香港浸会大学是香港首间由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教资会)资助开办中医及中药本科课程的高等院校,于1999年成立中医药学院。学院致力开办优质的中医药课程、从事高端的研究和技术开发、提供高水平的中医医疗服务,以及积极从事中医药标准化工作,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学院综合实力雄厚,在香港高教界的中医药范畴处于领先地位。学院致力于:
• 开办优质的中医药课程;
• 从事高端的研究和技术开发;
• 提供高水平的中医医疗服务; 以及
• 积极从事中医药标准化工作,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学院综合实力雄厚,在香港高教界的中医药范畴处于领先地位。
学院专属设施
拥有多个全港唯一的中医药专属设施,包括:
• 中医药学院教研大楼
• 中医药专科图书馆
• 中医药博物馆
• 中药标本中心
• 中医专科门诊
医疗及临床教学服务
• 10间中医药门诊(由学院直属管理)
• 7间中医药诊所(与香港医院管理局及非牟利机构合作
研究成绩
• 拥有香港最大的中医药教研队伍,有10间研究所及研究中心。
• 研究水平居于国际同类研究前列,许多高水平研究论文和学术专著在国内外发表。
• 多项研究分别获美国专利商标局和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授权专利。
• 在《中国‧两岸四地中医药类院系的国际学术论文表现 (2013-2017年)》报告中,在“前25%期刊发文数量占比”和“Nature Index收录期刊发文数”均名列第一,整体论文质素更居榜首。
师生殊荣
• 由副院长赵中振教授构思的“中医药文化树”,获登2019年第一期《世界中医药杂志》英文版封面。该杂志发表各个中医药范畴的原创研究文章,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赞助出版。
• 教学科研部副教授韩全斌博士及团队研发的名贵中药质量检定技术于“第一届亚洲发明展览会―香港”获得金奖,教学科研部张宏杰教授及团队研发的美白及预防皮肤衰老的护肤产品则获颁铜奖。
• 研究团队发现两种常用中药兰科植物“铁皮石斛”和“金钗石斛”含有强效抗氧化和减少黑色素形成作用的天然芪类化合物,研究成果于著名国际学术期刊《欧洲医药化学杂志》发表并获得美国专利。
• 学生队伍参加于美国举行的“2018年国际生物分子设计大赛”,凭着创新研究项目“改良全新骨质疏松靶向治疗药物”,勇夺研究项目金奖和最佳研究项目影片亚军。
• 两支创业团队分别于厦门大学举办的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及浙江大学举办的“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赢得银奖和铜奖。
• 2018年学生应考香港注册中医师考试的合格率达到100%。
活动
• 中药创新药物研发高峰论坛
• 中医药国际贡献奖
• 杰出学人讲座
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创立于1968年,是大中华地区顶尖传播学院之一,提供全面的高级文凭、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课程。学院下设电影学院、传播系和新闻系。学院提供两个本科课程,分别是传理学学士(荣誉)学位课程及环球萤幕演技艺术学士(荣誉)学位课程。前者提供多种探索传播领域精萃的途径,培训学生相关知识和技能,为毕业后投身媒体行业工作或深造研究做好准备; 后者培育全面的专业演员,能够于传统舞台、表演与科技等不同媒介工作。
最新课程发展
自2021年度开始,学院各主修实行独立收生。
传理学院分别与澳洲昆士兰大学和美国密苏里大学合作开办双学位本科课程,为四年全日制课程。成功报读的学生将分别于浸大及其选择的大学上课,毕业时取得双学位资格。
学院特色
• 学院的本科课程以多元化而闻名。传理学学士(荣誉)学位课程提供三个主修--新闻与数码媒体、公关广告及电影; 下面细分八个专修--中文新闻、数据与媒体传播、国际新闻、公关、广告及品牌、组织传播、电影电视、动画及媒体艺术。
• 为了培训演技人才,本院于2020年首办环球萤幕演技艺术学士(荣誉)学位课程。课程涵盖表演艺术、演技训练及当代文化研究等。教学内容综合舞台新媒体表演技术、电影及传统舞台表演等。
• 传理视艺大楼设施完善,包括混音录音室、适合录像、菲林、声音与印刷等媒介的编辑与剪接设备、电影电视摄影棚,人工智能实验室、传播行为研究设施,以及耗资港币600万元设置、全亚洲独有的杜比全景声制作室。
“传理”的起源
在1968 年时,传媒行业一般被称为“传播”(Communication),但学院创办人余也鲁教授认为该学科是理论与实践结合,是研究传播学的知识,于是决定仿效物理和心理学等,称之为“传理学”,也可简称“传学”。
多元发展
学院鼓励同学走出框框、实践创意、探索世界:
• 资助同学到海外院校上课、实习、研究及参与国际合作计划等。
• 资助同学参加交流团,学生的足迹遍布全球,如: 德国、意大利、荷兰、维也纳、布拉格、卢旺达、美国、俄罗斯、西班牙、杜拜、日本、南韩、北韩、星加坡、泰国、土耳其、柬埔寨及缅甸等。
• 电影学院的点子工作室,资助同学拍摄电影,并安排作品于本地戏院上映及参加国际知名电影节。
学习体验 |
---|
各主修都设有学生实习平台。新闻学生参与校园中英文实验报纸的编辑工作;电影学生筹办电影欣赏及座谈会;公关及广告学生为真实客户提供公关及推广服务。 |
与业界交流 |
---|
• 电影学院讲师潘恒生先生获邀出任奥斯卡评审。 |
学院创立于1961 年,由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数学及物理五个学系组成,设有八个主修专业,包括应用生物学、生物资源与农业科学、分析和检测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数学及统计、物理及绿色能源,以及与加拿大西门菲莎大学联合开设的双学位课程─数学及统计及精算学。另外,学院亦与工商管理学院合办商业计算及数据分析跨学科专业,为同学提供更多选择。
主要研究单位
• 1个国家重点实验
• 6间研究所
• 13个研究中心
• 3个服务中心
• 2个内地科研平台
获授权专利
87项来自欧洲、美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澳门及香港的专利
研究成绩
根据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公布最近一次的《研究评审工作(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报告,在“自然科学”评审小组下的“数学及统计学”类别,数学系的研究活动不但获评为四星(达世界领先水平),而且在全港获评为四星的院校中排名第一。
奖学金计划及海外交流机会
• 学院设有“优秀学生海外研究奖学金计划”,资助同学于暑假期间到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或研究所,在杰出教授和学者带领下进行四至八周的研究活动。2019及2020 年同学曾前往英国伦敦帝国学院、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知名学府。
• 就读计算机科学系四年级的史胜义同学获颁董浩云奖学金,与来自全球的大学生展开为期106天的海上学府春季航程。胜义是此次航程的唯一香港奖学金得主,亦是全球七位获奖学生之一。他会乘搭邮轮前往北美洲、亚洲、非洲及欧洲,到访11个国家共13个城市。
全球首创
化学系发明崭新磁力共振显影剂 助诊断阿兹海默症 |
---|
研究团队研发了一种崭新的磁力共振扫描显影剂,可实时显示及探测阿兹海默症主要标记物“β-淀粉样蛋白”在脑内积聚的大小和数量。是项发现为未来进行阿兹海默症的早期诊断和恆常普查,以至评估药物疗效带来希望。 |
化学系科研团队研发新抗病毒标靶药治疗鼻咽癌 |
---|
科研团队研发了一种崭新的抗疱疹病毒第四型(EB病毒)药物,能选择性地破坏从人类EB病毒产生的蛋白,令由该病毒引起的肿瘤缩小。这是首次有药物以这种方式干扰并对付潜伏在肿瘤细胞中的EB病毒。 |
计算机科学系揭示新冠病毒传播模式 指引安全复工 |
---|
研究团队建立的崭新计算模型,能明确描绘及量化新冠病毒于疫情的各个阶段在不同群体之间的传播模式。研究团队以此模型为基础,为不同复工计划进行前瞻分析,评估他们对经济的影响及疾病传播的风险水平。这项研究以“新冠病毒的潜在传播模式?— 基于不同年龄层社交接触的描绘与表征”为题,已于医学期刊《刺针》子刊EClinicalMedicine发表。 |
生物系及物理系发明纳米结构培养干细胞治疗巴金森症 |
---|
研究团队发明可刺激神经干细胞分化成神经细胞的纳米结构。把这些神经细胞移植至患有巴金森症的老鼠后,移植部位会长出新的细胞取代受损的神经细胞,令老鼠的征状逐步改善。这项发明为干细胞疗法提供了重要方向,亦为研发巴金森症的新疗法带来希望。 |
师生殊荣
物理系谢国伟教授获国际科学家奖 |
---|
罗嘉穗博士先进材料研究教授兼物理系讲座教授谢国伟教授,获“国际先进材料协会”(IAAM)颁发“IAAM科学家奖”,以表扬他在材料科学、工程和技术领域的杰出贡献。 |
生物系校友连夺两项女性企业家奖项 |
---|
生物系校友、荟新科技有限公司合办人兼行政总裁雷雅萍博士获香港美国商会颁发“最具影响力女性——杰出女青”奖,以表扬她在生物科技领域的领导潜能。 |
生物系校友获2019年度“香港卓越奖学金计划”资助 升读海外大学研究院课程 |
---|
生物系应届毕业生王竣玮获得2019年度“香港卓越奖学金计划”资助,于曼彻斯特大学修读肿瘤科学哲学博士课程。 |
学院创立于1971年,设有七个学系(四个为学术学科:地理、政治及国际关系学、历史和社会学;三个为专业学科:教育学、体育、运动及健康学,以及社会工作)及开办15个本科专业。另外,学院设有多个研究中心,促进教学及学术研究,并提供顾问服务。
学院特色
• 致力成为全球化社会科学研究及全人教育的翘楚。
• 课程强调学生的全人及专业发展,并启发学生创意。
• 资助教学研究人员参与各项前瞻性的社会研究;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和体验学习活动。
• 提供一系列受欢迎的本科专业及开办一些创新的专业学位课程,吸引不同界别(如教育工作者、公共行政人员、社会工作者等)及海外人士就读。
课程发展
• 社会科学核心科目旨在巩固学生对作为“社会科学院学生”的身份认同,并加强他們的社会触觉和分析能力,从多角度认识和思考社会议题,扩阔世界视野、提升对跨文化的理解和就业能力。学生于一年级修读“社会科学初探”核心课程,并于三或四年级修读“社区和公民参与”或“全球外展体验”的体验式学习课程。
• 欧洲研究法文组专业自2019/20及2020/21学年起,分别与法国里昂政治学院及波尔多政治学院合办双学位课程。有兴趣并合资格的学生可于5年修业期间前往其中一间学院,学习当代世界事务的知识。完成后将获颁两个学位:完成首四年课程可获香港浸会大学颁授欧洲研究社会科学学士学位;完成第五年课程则可获颁授相关政治学院的硕士学位(Diplôme de Sciences Po)。
师生殊荣
• 社会工作系副教授潘佳雁博士带领的团队开展名为“勇破抑郁谷”的认知行为治疗网上计划,招募400名受抑郁情绪影响的人士参与,并计划于 2021 年为约200名本地精神健康服务专业人士提供培训,长远令更多有需要的人受惠。
• 地理系助理教授高蒙博士获欧洲地球科学联合会颁发 2020 年大气科学杰出青年学者奖,以表扬他在大气科学领域的成就。高博士是今年唯一一位华人获颁发杰出青年学者奖。该会在研究地球、行星科学和太空科学方面,是欧洲顶尖的组织。
• 体育及康乐管理三年级陈浩源同学荣获由国际青年商会香港总会颁发的“2019 年香港十大杰出青年”奖项。
宣传资料
活动
一期一会社科体验研习计划 |
---|
自2012年起为学生提供跨文化、灵活及实用的学习体验计划,帮助他们发展所长,鼓励他们通过课堂外的学习(如交流、工作实习、小区研习等),增广见闻。 |
学院于2005年成立,是香港首间获政府资助提供全方位正规视觉艺术学士学位专业训练的学院,培训跨领域的艺术与设计人才。
学院特色
• 视觉艺术的专业由九科必修科目以及两个专修范畴共多达100个选修科目组成,两个专修范畴包括艺术及媒体创作和工艺及设计。
• 学生可通过专修范畴修读素描与绘画、中国书画、媒体艺术、雕塑、平面设计、陶瓷、玻璃、立体设计、体验设计等。
师生殊荣
• 视觉艺术院助理教授Ekkehard Altenburger先生在“2020年欧洲电子学习会议”上,获颁第六届“电子学习卓越奖”,以表扬他富创意的电子教学方法及其成果。
• 三位视觉艺术院应届毕业生的作品在香港艺术网络主办的“出炉艺术系毕业生联展2020”中勇夺三个奖项,包括黄美琪获得“凯伦伟伯艺术奬”、杨子敬获得“Affordable Art Award”以及谭汶豪赢得“出炉艺术新秀奬2020”。
• 助理教授尹丽娟女士于“2018香港艺术发展奖”中获得艺术家年奖(视觉艺术)。
• 校友谭颂汶先生在毕业后三年间即在“2018香港艺术发展奖”中荣获艺术新秀奖(视觉艺术),是历届最年轻的奖项得主。
活动
参与国际展览 |
---|
国际艺术行动(International Art Moves)创办人兼策展人Martin Müller 和 Anne Müller 于2018/2019年在浸大开办工作坊,并邀请本院六名学生及校友于2020年带着作品到德国柏林的展览馆Kunstquartier Bethanien 策划展览。 |
作品创作 |
---|
• 学院四位同学于2019年参与学院与英国伦敦艺术大学合办的艺术家驻留计划。 |
浸大一直坚守“全人教育”的理念。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外,更透过各类课程、实习和体验计划、校园生活等,培育同学成为有修养、积极自信、关爱社群及有承担的社会栋梁。
浸大四年制的课程亦专亦广,透过接触不同的思考模式和结合不同的学术范畴,丰富学生的知识基础。同时,将全面强化全人教育,推动“果效为本”理念,以培育有丰富学术和专业知识、良好语文基础、正确道德观和广阔的人文和文化知识的领袖人才。浸大更提供最高达37个学分的自由选修科,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攻读“副修”,而文学院部分课程提供“双主修”选择。
大学核心与通识教育课程合共占31学分。大学核心课程占13学分,旨在让学生掌握基本和可转移的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在大学期间以至日后人生,得到均衡、丰盛的发展。通识教育课程占18学分,展示博雅教育的要素,如多角度及批判性思考、同理心等。通识教育课程强调跨学科学习,让学生透过不同层次的科目,发掘不同学科之间的关联,并能将所整合的知识加以实践和运用。
浸大除了在校园积极推广关爱文化和精神健康、鼓励同学关心社区外,更通过多元化的课程及课外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同学提升品格、发挥才能和增广见闻。
活动多元化
非课堂教学活动(例如讲座、工作坊、比赛、表演和体验式学习)有助丰富同学的学习生活。
领袖培训
通过各项活动及服务考察团,从认知、体验、反思及行动四个层面培育同学成为具国际视野的社会领袖。
事业策划
为同学提供探索事业的机会,与同学并肩寻找合适的事业发展方向。
学会活动
同学可积极参与各学术学会及兴趣学会的活动,更可加入干事会负责筹划活动。
参与校务
大学提供学生参与校务的机会,让同学能够透过不同途径反映意见,加強归属感。
提升心理素质
互动教学、实用的练习活动和心理测验帮助同学认识自我和掌握情绪管理的技巧。
浸大鼓励同学积极参与社会服务,以培养关爱待人的精神及回馈社会。大学过去举办了多个有关计划和服务团,服务地区广泛,包括香港、内地、及欧亚国家,如缅甸、印尼爪哇、台湾、泰国、老挝、柬埔寨丶马来西亚丶肯亚等。部分活动更由同学发挥创意和组织能力去自主策划。
舍堂教育致力提供全人的生活学习环境,以促进宿生的多元发展。本科生舍堂内设有四个舍堂,包括蔡元培堂、杨振宁堂、宋庆龄堂及周树人堂。每个舍堂均有舍监、舍堂主任、驻舍学长及宿生会干事与宿生共同生活与学习。
浸会大学利用香港作为国际人才汇聚大都会的优势,致力促进大学国际化,开拓及加强与各国大学和机构的合作关系,推进学术研究、学生事务等范畴的交流,丰富师生的国际视野,提高他们对世界事务的认识和兴趣。
大学与北美、南美、欧洲、澳大利亚、亚洲、非洲及内地等知名学府签订交换生协议书,每年协议互派交换生学习,交换为期半年或一年。成功被获派交流的学生,大学会为他们提供资助金,成绩优异者并会获得奖学金。
浸会大学每年暑假均安排过百位同学参加“大都会体验计划”,分别远赴加拿大(多伦多)、澳大利亚(悉尼、墨尔本)及中国(上海)各大城市,进行为期六星期的工作实习;并通过不同公司和机构的考察及专题讲座,让同学增广见闻,体验生活。
“大都会体验计划”由学生事务处事业策划中心举办,旨在提高同学对环球不同城市的商业、文化及生活的认识,并通过亲身的工作及文化体验,发展国际商贸合作理念。过去十多年,已有约500名内地生把握海外实习的机会,为人生积累了宝贵难忘的经验。
2019年有超过100间来自不同行业的公司/机构向同学提供实习机会,包括高科技业务、银行及财务业、商贸企业、大众传播业,以及社会服务业;参与机构有芝加哥市政府、悉尼大学博物馆、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上海经济贸易办事处等。同学获得海外工作的宝贵经验,不仅有助将来事业发展,更对个人潜能的发挥有莫大裨益。
事业策划中心于2020年开始举办海外虚拟实习计划,让学生在家中透过网络和视频会议提交并汇报工作,令整体安排更具弹性。此举亦能减轻学生以往在海外实习所需的交通和住宿的经济负担。于2020年, 共有32位同学参加了海外虚拟实习计划,获得于澳大利亚、新加坡、英国及内地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
每年邀请各国驻香港总领事亲临校园与师生交流,扩阔师生国际视野,至今已有47 位各国驻港总领事参与计划。
每年活动包括秋季的「年度卓越作家」、春季的「驻校作家计划」及「IWW文学节」,邀请世界各地的作家来访,透过讲座、论坛及大师班等活动,与本校师生、本地作家及香港大众分享经验,交流心得,从而提升大学内文学创作的风气与校园文化气息。
新成立的「华语作家创作坊」,旨于更集中推广当代的华语文学。不同地区的华语作家应邀访港,与本地读者分享和交流,展示华文文学及文化的丰盛多样面貌。除了邀请作家访校之外,还有特别为教师设计的活动、并计划出版《华语创作教学手册》,协助高中至大专的老师教授创作,培养香港的年轻一代在创作和欣赏的能力。
每两年邀请六至八位普立兹新闻奖得主到校园进行学术交流活动,以讲座、研讨会及课堂等形式与师生、业界及公众交流心得,分享前线工作经验。
浸大为培育学生成为具备国际视野的世界公民及环球领袖,让他们立足于瞬息万变的世代,自2004年起,浸大已连续多年派出学生代表团参加不同的模拟联合国会议。
通过模拟联合国的会议形式,提供一个交流和学习平台,让世界各地的学生青年领袖齐集讨论当前国际性重要议题。 過往,浸大派出代表团参与“哈佛世界模拟联合国会议”(Harvard World Model United Nations) 、 “日内瓦世界模拟联合国会议"(Geneva International Model United Nations)及 “新加坡国立大学模拟联合国会议(Singapore Model United Nations)等不同地方的会议,成員憑優秀表現奪得不少獎項。
香港浸会大学模拟联合国学会于2017-2018学年正式成立,学生领袖能主导更多。 学会干事为学会定下年度计划,并负责招募新会员、举办训练及不同活动,为参加本地及海外的模拟联合国会议作好准备。
浸大不仅是一个培育全人、开拓同学国际视野的基地,更是一处重视关爱文化的地方。鉴于内地同学来港升学会面对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以及生活与社交习惯的不同,大学特别为内地新生举办各类型学习支援活动,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校园生活。
学生事务处辅导中心下设“内地生关顾服务组”(下称“MSS”),以协助内地同学融入浸大和香港,促进其个人成长及发展。为了向内地同学提供更全面的支持,“MSS”会从以下五方面提供各类型服务或活动:
适应香港生活:透过迎新活动及各种主题工作坊,让内地同学了解校园生活及香港文化,在适应新环境方面提供切实的帮助,例如情绪管理工作坊及溝通技巧工作坊等。
学习广东话:透过不同类型的活动,例如广东话班及本地广东话学友计划等,协助内地同学学习香港主要沟通语言,适应香港日常生活。
探索香港:透过举办不同社會服務、参观或郊游等活动,带领同学走出校园,深入了解香港社會、文化、价值观,打破香港只是商业中心的形象,发掘香港的另一面,例如參觀立法及執法部門、离岛体验活动等。
结识在港朋友:透过不同的活动平台,让内地同学认识本地同学及来自不同省市的内地同学,扩展生活圈子,建立并巩固朋辈网络。
生活咨询:内地生关顾服务組会就不同方面如文化适应、生活规划等为同学提供指导,协助同学适应香港生活。
为了促进内地同学适应生活和文化上的差异,“MSS”更特别推出“亲善家庭计划”。自2003年起,已有超过1,000个家庭及接近2,100位学生参与计划。尽管2020年的新生受疫情影响而未能及时港,计划仍未有间段,"MSS" 安排新生与家庭于网上会面,让新生及早得到家庭的关怀与支持。藉着不同的款待活动,同学们于来港后也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参与计划的接待家庭包括大学教职员,以及由大学认可的机构和教会所推荐的人士。接待家庭对同学的接纳和关怀,不仅让他们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还提供了一个体验两地文化异同的机会,丰富同学的生活经验。
“全人发展导师计划”旨在协助同学明白全人发展的重要性,认识自己在个人成长中各个方面的发展程度,以及了解大学所提供的各样机会和各种资源。通过内地生关顾服务組的个别指导,同学可以积极自主地设计个人发展计划,善用大学资源发展全人,创建自己的未来。
(注:“全人发展”是一个持续发展过程,能够全面提升个人在知性、体能、专业、心理、社群和灵性范畴上的能量。)
香港浸会大学内地香港青年联合会(简称陆港青联),英文名称为:Association of Mainland and Hong Kong Youths,(简称AMHKY)。我们是一个致力于促进内地和香港青年交流、拉近内地和香港青年距离、以服务会员、增进会员间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其他专上院校内地留学生(学者)联谊会友谊为宗旨的合法非盈利性学生组织,是香港内地学生联合会成员之一,于2000年正式成立。2020年,第21届干事会 “云开” 正式成立,我们将举办一系列活动,为会员的学业和生活提供帮助,拉近彼此之间的友谊,让内地生们感受到温暖和关爱。AMHKY21的全体成员,都将以热情的怀抱和认真的态度,让每一位会员的大学生活更为充实愉悦。
——内地香港青年联合会第21届干事会 “云开”
香港浸会大学采取独立招生,没有参加内地统招,31省市区的应届高考生(包括复读生)可申请入学,有意报读者须直接向大学递交入学申请。国家教育部规定,所有已确认接受录取的同学,内地高校将不再录取*。
*相关具体流程将依据教育部宣布之高考及录取政策作出及时调整。
2021本科入学线上资讯日(5月5日) 为让有意来港升学的高考生了解香港浸会大学在内地的招生政策,我校现定于5月5日(星期三) 举行线上资讯日,详情如下: |
2021内地本科招生说明会
大学将于內地部分省市举办2021本科招生说明会,欢迎高三学生及家长、中学老师、传播媒体,以及有兴趣了解到香港升学的公众人士出席。参加费用全免。参加说明会的人士,请于进校前出示健康码及检测体温。
省市 | 日期 | 时间 | 地点 | 地址 |
重庆市 | 2021年4月2日 (周五) | 17:30-19:00 | 重庆南开中学 科学馆学术厅 |
重庆市沙坪坝区 南沙街1号 |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
2021年4月7日 (周三) | 16:30-18:00 | 呼和浩特第二中学(如意校区) 图书信息楼五楼会议室 |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赛罕区二纬路与如意路 交叉口东150米 |
四川省 (成都市) |
2021年4月7日 (周三) | 18:30-20:00 | 成都七中(林荫校区) 学术一厅 |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 林荫中街1号 |
湖南省 (长沙市) |
2021年4月16日 (周五) | 19:00-20:30 | 明德中学 图书馆一楼学术报告厅 |
湖南省长沙市 天心区书香路 |
吉林省 (长春市) |
2021年4月17日 (周六) | 10:00-11:30 | 吉林东北师大附中(自由校区) 图书馆四楼报告厅 |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 自由大路506号 |
香港浸会大学将于2021年在招生网页及浸大官方微信推出内地招生计划及各学院的视频,详细介绍本年的招生计划及七大学院的专业设置,申请人请密切留意网页及官方微信的公布。以下为2020年招生视频,以供参考: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 |
|
(新浪微博二维码)![]() |
|||||||||||||||||||||||||||||||||||||||||||||||||||||||||||||||||||||||||||||||||||||||||||||||||||||||||||||||||||||||||||||||||||||||||||||||||||||||||||||||||||||||||||||||||||||||||||||||||||||||||||||||||||||||||||||||||||||||||||||||||||||||||||||||||||||||||||||||||||||||||||||||||||||||||||||||||||||||||||||||||||||||||||||||||||||||||||||||||||||||||||||||||||||||||||||||||||||||||||||||||||||||||||||||||||||||||||||||||||||||||||||||||||||||||||||||||||||||||||||||||||||||||||||||||||||||||||||||||||||||||||||||||||||||||||||||||||||||||||||||||||||||||||||||||||||||||||||||||||||||||||||||||||||||||||||||||||||||||||||||||||||||||||||||||||||||||||||||||||||||||||||||||||||||||||||||||||||||||||||||||||||||||||||||||||||||||||||||||||||||||||||||||||||||||||||||||||||||||||||||
教务长、入学事务处总监及在读生访谈 ![]() |
|||||||||||||||||||||||||||||||||||||||||||||||||||||||||||||||||||||||||||||||||||||||||||||||||||||||||||||||||||||||||||||||||||||||||||||||||||||||||||||||||||||||||||||||||||||||||||||||||||||||||||||||||||||||||||||||||||||||||||||||||||||||||||||||||||||||||||||||||||||||||||||||||||||||||||||||||||||||||||||||||||||||||||||||||||||||||||||||||||||||||||||||||||||||||||||||||||||||||||||||||||||||||||||||||||||||||||||||||||||||||||||||||||||||||||||||||||||||||||||||||||||||||||||||||||||||||||||||||||||||||||||||||||||||||||||||||||||||||||||||||||||||||||||||||||||||||||||||||||||||||||||||||||||||||||||||||||||||||||||||||||||||||||||||||||||||||||||||||||||||||||||||||||||||||||||||||||||||||||||||||||||||||||||||||||||||||||||||||||||||||||||||||||||||||||||||||||||||||||||||||
2020互动直播本科招生说明会 (第一场) 参与学院: 文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社会科学院﹑视觉艺术院 ![]() |
2020互动直播本科招生说明会 (第二场) 参与学院: 中医药学院﹑传理学院﹑理学院 ![]() |
2020浸大内地本科入学简介 | 传理学院招生简介 | 理学院招生简介 |
![]() |
![]() |
![]() |
文学院招生简介 |
文学院音乐系招生简介 (只提供英文版) |
文学院创意产业音乐学士招生简介 |
![]() |
![]() |
![]() |
视觉艺术院简介 (只提供英文版) ![]() |
中医药学院简介![]() |
社会科学院简介![]() |
登入网上申请系统 (http://www.hkbu.edu.hk/mainland/app) 并根据指示完成以下手续:
备注:
申请人须于国家统一高考达到以下成绩:
各学院/专业均以国家统一高考成绩为录取标准,个别专业另设入学面试作综合评估,择优录取:
备注:
如高考省市属不分文理科,申请人报读以下学院时,须符合指定选考科目要求:
1. 中医药学院:
中医学学士及生物医学理学士:其中一门必须为生物/生命科学
中药学学士:其中一门必须为化学
2. 理学院:
理学士:其中一门必须为物理、化学、生物/生命科学、技术
获大学录取者必须缴交确认录取费及递交确认文件,逾期缴交者将当作放弃论,所有已缴费用将不获退还。申请人若于2021年7月上旬*仍未收到大学的录取通知,则可视为落选,大学将不再另函通知。
*相关日期及具体流程将依据教育部宣布之高考及录取政策作出及时调整。
面试资格
申请人须于国家统一高考成绩达到最低入学要求,才有机会获邀参加面试。由于面试名额有限,各专业竞争激烈,考获一本线的合资格申请者人数众多,面试分数线会因不同专业的情况往上调,只有少数成绩卓越的考生可获面试安排。故此,申请人的高考成绩及所报读专业的报名情况两者同时决定考生是否有面试机会。
备注:
1) 所报专业于6月15日后将不能更改,请申请人慎重选择报读的专业。
2) 若因香港或内地恶劣天气或其它不可抗力原因导致校方未能如期进行入学面试,大学就考生的录取安排有最终决定权。
3) 相关具体流程将依据教育部宣布之高考及录取政策作出及时调整。
特别面试安排
部份专业的面试将有特别安排,申请人请浏览招生网页“专业概览”内容
面试形式
• 以英语进行,部分专业如中医学及生物医学、中药学等辅以普通话进行,社会工作则辅以广东话进行。
• 形式包括“个人面谈”或“小组讨论”,主要评核考生的英语能力、个人素质及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包括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明辨思维、解难技巧等。
面试注意事项
申请人请留意以下事项:
• 面试安排不另收费用;未获邀参加面试者,已缴交申请费用概不退还。
• 部份专业或以线上形式进行面试,申请人须于成功递交申请后密切留意电邮通知及网上申请系统的消息公布。
• 面试名单将于六月下旬于招生网页公布,请申请人密切留意短讯、电邮及网页最新消息。
• 考生务必留意有关通知,错过面试安排者,大学将不会另作安排。
2021/2022学年升学费用:
为奖励成绩优异的内地生,大学特设全额奖学金(每年港币190,000元)及半额奖学金(每年港币95,000元)。
评核标准以高考及面试成绩为基础(不设面试的专业则按高考成绩为基础),各学院(视觉艺术院除外)内综合表现最优秀且英语分数达120分的学生或可获颁发奖学金,大学将于发出录取时一并通知奖学金详情,同学毋须另行申请。
备注:
2020年录取内地生资料(只供参考):
学院 |
录取人数
|
申请人数
|
录取百分比
|
文学院 | 3 | 159 | 2% |
工商管理学院 | 33 | 443 | 7% |
中医药学院 | 0 | 54 | 0% |
传理学院 | 21 | 299 | 7% |
理学院 | 39 | 269 | 15% |
社会科学院 | 14 | 102 | 14% |
视觉艺术院 | 0 | 15 | 0% |
跨学科专业 | 4 | 115 | 3% |
总数 |
114
|
1,456
|
8%
|
申请人的高考成绩应达到其高考省市的本科一线。2020年录取分数线比例如下,以作参考:
高出一本线
|
占整体录取人数 (百分比)
|
100分或以上
|
7%
|
50分或以上
|
44%
|
30分或以上
|
84%
|
高考省市
|
文
|
理
|
||
录取人数
|
高出一本线平均数
|
录取人数
|
高出一本线平均数
|
|
上海#
|
1 | * | - | - |
山东#
|
24 | 45 | - | - |
山西
|
- | - | 1 | * |
云南
|
- | - | 1 | * |
天津#
|
1 | * | - | - |
北京#
|
5 | 76 | - | - |
四川
|
1 | * | 10 | 53 |
吉林
|
- | - | - | - |
安徽
|
1 | * | 2 | 31 |
江苏
|
- | - | - | - |
江西
|
1 | * | 2 | 63 |
河北
|
- | - | 2 | 64 |
河南
|
- | - | 3 | 45 |
重庆
|
- | - | 1 | * |
浙江#
|
5 | 37 | - | - |
湖北
|
1 | * | 5 | 50 |
湖南
|
3 | 34 | 1 | * |
黑龙江
|
- | - | 6 | 92 |
福建
|
2 | 26 | 1 | * |
广西
|
- | - | 1 | * |
广东
|
1 | * | 12 | 41 |
贵州
|
- | - | 2 | 71 |
辽宁
|
1 | * | 6 | 82 |
陕西
|
3 | 67 | - | - |
海南#
|
1 | * | - | - |
青海
|
- | - | - | - |
内蒙古
|
2 | 72 | 1 | * |
甘肃
|
1 | * | - | - |
宁夏
|
- | - | - | - |
新疆
|
- | - | 1 | * |
西藏
|
2 | 98 | - | - |
* 2020年只录取了一人,因此未能提供平均录取分数。
#北京、海南、山东、上海、天津、浙江于高考改革后不分文理
( 注:大学收生会以申请人的高考成绩及面试表现(若有)综合评估,择优录取。)
* 平均录取分数为: | 该省市整体录取人数高考分数总和 该省市整体录取人数 |
2019 年毕业的内地生当中,超过三成留港或到海外继续升学深造,另外约兩成留港工作,投身社会。
工作机构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 德勤会计师事务所 |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 |
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 | 麦肯锡公司 | 摩根大通公司 |
汇丰银行 | 中国银行 | 花旗银行 |
英皇金融集团 | 香港总商会 | 华尔街日报 |
彭博 | 凤凰卫视 | 21世纪经济报道 |
Ketchum Newscan | 爱德曼国际公关(香港)有限公司 | 香港迪斯尼乐园 |
医院管理局 | 仁济医院 | 美国商会 |
海外深造学府
美国 |
||
哈佛大学 | 耶鲁大学 | 普林斯顿大学 |
康乃尔大学 | 哥伦比亚大学 | 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 |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 密歇根大学 |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
加拿大 |
||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 ||
英国 |
||
牛津大学 | 伦敦帝国学院 | 伦敦国王学院 |
爱丁堡大学 |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 |
澳大利亚 |
||
昆士兰大学 | ||
法国 |
||
巴黎政治大学 | ||
荷兰 |
||
瓦赫宁恩大学 | ||
日本 |
||
京都大学 |
自2008年起,香港特区政府放宽非本地学生在港工作的限制,让他们可更有弹性地选择在港工作。
在学期间可以从事
‧暑期工作1
‧与学习课程相关的实习工作2
‧校园内的兼职工作3
毕业后可以
‧不受任何条件限制留港一年4
注:
1. 同学在六月至八月期间接受聘用,工作时数和地点皆无限制。
2. 同学须修业不少于一个学年,而实习工作必须与学科/课程有关,并经院校安排或批准。此外,实习工作为期最长一个学年,或有关全日制学术课程正常修业期的三分之一时间,两者之中以较短者为准。
3. 同学可在修读期间在院校工作每周不超过20小时。
4. 毕业生在这一年期间可以随意就业或转职,获聘用后,更可申请延续逗留期限。
以上内容当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入境事务处公布的最新消息为准。
翻译学2013年毕业生
现于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任职高级研究和项目官员
在浸会大学翻译系的大学生活是一段充实且充满启发的旅程。学系丰富的学术资源、博学包容的老师、理论和实务均衡结合的跨学科课程设置,让我能灵活而扎实地吸收知识养分、提高实践能力。此外,在学生翻译社“译坊”的社会实践经验、去欧洲交流、在香港艺术节实习、参加模拟联合国大会等活动,使我成为视野更开阔、思想更多元的人。
很高兴我如今仍从事口笔译和跨文化交流,像上学时一样,每天都会遇到令人激动的新挑战。我由衷感激在翻译系学习生活的几年所注入我生命的价值、态度、方法和知识,它们是指引我在生活和工作中积极前行的能量。
市场学2020年毕业生
现于伦敦商学院攻读管理学硕士
浸会大学给予我最自由且充实的平台,让我不断发掘自己的潜能,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路径及更广阔的天空。回望过去四年,都会感激自己在浸大度过了充实且多彩的生活:大一大二当社团副主席,组织并参加了不下十个志愿活动;大三获浸会大学颁发海外交流奖学金,前往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进行交流,在更多元的环境下增值自己;大三大四通过校外实习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职业路径。
在今年申请研究生的路上,我获得了帝国理工大学,伦敦政经学院以及伦敦商学院的录取。这些收获都离不开我在浸大工商管理学院一路上的成长。衷心祝愿母校越办越好!
中医学及生物医学2016年毕业生
现于香港中文大学攻读生物医学博士
在浸大我度过了充满喜乐,成长和感恩的六年。我担任过登山协会会长并组织了浸大55周年校庆登山活动,也做过浸大学生大使和杨振宁堂学生宿舍的住宿学长,参加了甘肃可持续服务团。我很荣幸能代表母校参加在哈佛大学举办的国际生物分子设计大赛和在家乡云南举办的中医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并在比赛中分别摘取银奖和冠军,也因此两度荣获了香港特区政府的才艺发展奖。母校的“全人教育”理念和基督教关怀带给我了不断的成长和蜕变,我由衷地感谢母校的栽培,感谢中医药学院的老师们,也祝愿未来的学弟学妹们珍惜在浸大学习的点滴,学会感恩,不忘初心。
公关及广告2018年毕业生
现于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攻读大众传播博士
我非常感激在浸大度过的四年。刚刚进入大学的我同样有迷茫,但浸大传理学院的培养教会了我自我探索的意识,并为我指出了向不同方向探索的可能性,提供了系统性的训练和种种实践的机会,包括实习,交流,学术实践等等,帮助我找到未来的方向。令我感受最深的还有教授们的悉心关怀与支持,让我能够坚定的选择走上学术的道路。时至今日,我仍然十分感激浸大自由开放的学术氛围和在浸大奠定的坚实的基础,让我在未来能够不停学习,不断探索。
数学与统计2019年毕业生
现于牛津大学攻读统计学硕士
作为浸会16届的学生,我永远感谢浸会给我提供的平台与机会!无论是大一参加的丰富且有帮助的联通课程,还是大二作为创行和青启两个社团的负责人之一,去组织众多的活动,或者是在浸会与加州柏克莱大学合作的创业训练营中组建自己的队伍并带领大家获得胜利,都坚实了我成长的道路!更让我心怀感恩的是在大三的时候,能作为唯一一个代表浸大数学系去到加拿大西蒙菲沙大学交换的学生。这一年的交换学习,不光让我开拓了视野,也鼓舞了我去探索人生更大更多的可能性!
社会学2015年毕业生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儿童早期教育及特殊教育硕士2020年毕业生
现于纽约Manhattan Star Academy任职特殊教育老师
浸大丰富的课外生活为我提供了自我提升的宝贵机会。通过参加模拟联合国会议,得到即兴演讲、限时写作、主题调研等各方面的训练,并得以作为浸大代表队的一员前往北京大学和哈佛大学与来自世界各国的优秀大学生深入交流。浸大的交换生计划让我有机会到美国体验当地人的学习和生活模式,结交各方好友,感受文化冲击,践行用开放的态度认知世界。在大四那一年,我参加了由社会科学院举办的实习计划,加入一个帮助外籍佣工的非政府机构,这份工作不仅提升我在职场上的专业技能,并让我深入了解香港社会外佣历史和问题 (如政策、矛盾和接纳),也成功收获了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
视觉艺术2020年毕业生
作品于光影作坊 “青年艺术家联展”和HART汇舍《#EW! Normal?》展览中展出
香港的艺术文化生态近年来愈发展现出新视野、新角度、新模式。在这种蓬勃而持续革新的文化生机中,浸大视觉艺术院对学生的栽培强调实践精神。求学期间,我曾于香港各类艺术机构实习,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策展、撰稿、艺术管理等工作中,而这也让我对自己的艺术创作不断产生新的认知和感悟。
欧洲研究(法文)2017年毕业生
在攻读欧洲研究专业期间,我渐渐明白大学的学习对个人的塑造来说,不仅仅只是体现在学术方面,还能扩阔学生的视野及思维。在经历四年从欧洲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众多领域的熏陶之后,欧研的学生学会建立属于自己的独特思考模式:中西合璧及忆古思今。
大三那年前往欧洲交流一年,是对语言能力的一次考验,同时也是一次培养。在跟世界各地的朋友一起上课的同时,我学会更加尊重彼此的差异及珍视自己的独特。欧洲研究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专业,它能够一步一步地指导同学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在香港以至世界范围探寻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统计及运筹学2018年毕业生
在浸大的四年,是一段富有收获与惊喜的难忘时光。大二之初选择统计专业,使我开始了一段充实的知识之旅。浸大数学系不仅提供了扎实的基础课程,还有多种多样的选修课程,使我能发展自己的兴趣所在。学系的暑期科研项目,让我能与教授深入接触;他们的学术精神鼓励我深入探索统计的研究领域,令我确立目标,对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深造起了重要的导向作用。
同时,浸大倡导的全人教育丰富了我的大学时光,使我有机会参加各种社团活动,锻炼团队协作和领导能力;我亦有机会参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了解不同文化,迅速适应各种生活,让我实现真正的全人发展。
最后,真挚地祝愿浸大的明天越来越好!
会计学2019年毕业生
浸大是一所有着国际化教育体系及注重全人教育的高等学府。入学伊始学校为我安排了亲善家庭,帮助我更好地融入香港的生活。学校还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我曾参加雅思针对性训练课程,免费广东话一对一教学,以及到海内外进行交流、义教及实习等活动。其中最令我难忘的就是和清华大学的学生一起去贫困地区进行义教。
我毕业于工商管理学院,双主修会计和财务学。工商管理学院非常鼓励学生进行双主修,旨在培养商业素养及对商科知识的融会贯通。作为商学院的学生大使,我也有幸参与许多校内外的大型活动,让我在锻炼中不断成长,也结识了许多商界的前辈和志同道合的朋友。
感谢母校,让我过了精彩的四年大学生活,丰富了我的学识,培养了我的社交能力,也增强了我的社会责任感。
国际新闻 四年级
在浸会大学就读以来,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浸大真的在努力让每位学生都有最全面的发展。
大一刚入校,传理学院的院长和老师就组织了与内地学生的茶话会,向我们介绍学院,聆听我们的愿望,让我从一开始就能够将学院、大学当做自己的家庭。
新闻系非常注重实践培养,鼓励我们真正去进行实地采访。升上三年级后,更是让我们自主运营一本新闻杂志,从选题、采访、撰稿、设计均由学生完成,这极大程度上培养了我们的业务能力,让我们在实习或就业时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得益于浸大新闻系的悠久历史和雄厚实力,我们在学习期间就能与香港甚至国际媒体进行合作,例如为香港电台制作播客,为南华早报拍摄视频等等。这些经历都成为了我个人简历上浓墨重彩的一部分。
我在2019年夏天参加了新闻系举办的旅行报导,在老师的带领下访问土耳其和在卢旺达进行了深度游,了解当地的新闻环境,从而写出深度反映非洲文化的特写新闻。这样的经历是我们自己旅行所无法收获的。
我相信浸大带给我的学术知识和“全人发展”的理念将会长久地伴随我,影响我。
翻译学 四年级
在浸会学习的时光是温柔友善自由的。开学之际,校长的演讲中提到:希望在大学里同学们只有一半的收获来自于课堂,剩下一半则来自课堂之外,这也恰恰是我所向往的大学氛围。学生们对于学习有很大的自主权,在必修课程外,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选修课。浸大有不少既有才华又负责任的教授,课上和课下都极具个人魅力。校园里的课余活动更是丰富多彩,每时每刻都有新鲜事在发生着,各种工作坊、名人讲座、户外活动、社团活动、舞台表演…… 学生们可以自由参加不同的活动,打开视野,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
中国研究—经济 四年级
浸大不仅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术资源及环境,更给予我们许多塑造国际化视野及思维的机会。我在大三前往美国巴布森学院进行了一个学期的交换学习,深切体会到国际顶尖商学院的创新与开放精神。在此期间,我与六个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共同研究了一个有关“北美经济体系”的课题,与不同文化底蕴、社会背景下成长的同学进行有趣的思维碰撞。我十分感谢浸大为我提供此次宝贵的交流机会,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助我变得更加开放、进取。
数学与统计 四年级
我在2019年有幸获浸大知识转移处推荐参加香港数码港与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合作的创业培训计划。布斯商学院MBA课程的老师会围绕创业给我们针对性的上课,也邀请校友给我们做一些讲座,分享他们创业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我们不仅需要接受课程辅导,每个小组还会分配一名导师专门帮我们改善商业模型,每次导师提出的问题都很一针见血,让我们意识到思考不周的地方。我们还去参观芝加哥当地成功的初创企业,见识他们的办公环境,并且和他们的创始人交流,这些难得的海外培训经历都让我收获满满。
另外,工作实习是在港学习必不可少的一环。我很幸运能在几家很不错的银行实习,体验香港的工作文化。每一家公司的文化都不尽相同,身边的同事也是来自世界各地,这是一个锻炼自己交际手腕和应变能力的好机会,同时也学到了很多对自己将来非常有用的知识。通过这几次实习,我对自己未来的规划更明确,知道自己以后需要学习那些课程,需要再去找那个行业的工作才能实现自己的长远目标。
会计学 三年级
在浸会大学的全人教育思想指导下,学校及各种学生组织给同学们提供了丰富的社团及课外活动机会,我也参加了不同类型的课外活动。我曾参加过学生事务处举办的湖北长者服务团,通过团前培训了解到许多现实情况,也在活动中认识了当地社工。作为学生组织创行主席和工商管理学院飞跃学生大使,我有机会接触不同的群体并组织各种活动,这些丰富的课外活动体验让我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进一步增加自己的阅历。我十分感激浸大给予我发挥所长的舞台和机会。
计算及软件技术 四年级
我曾在大二时担任香港浸会大学社会服务团的总务干事,并在2018/19学年间与其他庄员一起举办了一系列公益活动,例如捐血周,卖旗,关爱流浪猫狗等活动。上庄可能需要牺牲一些休闲时间,但是绝对有意义且值得的。上庄能锻炼你的实践能力,让你遇见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大家会为了同一个目标一起合作努力,这是能带你从年少懵懂走向逐渐能独当一面的一段值得纪念的经历。
在大三上学期的时候,我代表学校参加加州伯克利大学组织的创业学期项目,在那里我遇到了很多有意思的人。大家都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专业背景,而这样的文化差异使得每个人对创业的定义和想法都不一样。在这种背景下和他们交流和互动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不仅可以帮你消除文化隔阂,还可以帮你产生很多新奇的创业想法。
中医学及生物医学 五年级
这五年的生活大致可分为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我修读的是中医学学士和生物医学理学士双学位课程,所以学院不仅提供了许多关于中医的课程、讲座和实习,同时也提供了关于生物医学的实验室培训,让我们未来多一份选择。而课外最让我印象深刻是几次去其他大学交流的经历,其中属2019年中山大学举办的暑期医学生夏令营最为特别,二十多所医学高校的学生一同交流对于未来医学发展的想法,一同去中学义教,即使到了现在我们依然保持联系,这样的机会相比在大陆读书的同学们要多得多。多元化、国际化、包容性是我们学校也是这座城市的标签,这些特质吸引着我,也让我有了与从前不同的视野去看世界。
中国研究—地理 三年级
我在2018/19学年成为浸大学生,并入住学校的宿舍,体验舍堂文化。我在宿舍里认识了很多来自不同地方的朋友,学校宿舍是聊天、学习、生活、娱乐的好地方;宿舍的厨房更是我最喜欢的地方,这里让我有机会增长厨艺。宿舍还有健身房,在学习之余能够让大家锻炼身体。
浸大有很多社团,包括中国研究课程社团和兴趣社团。在大一,我加入了划艇队成为社团庄员,从零学起,通过一年的训练,和队友们在大大小小的比赛中拼搏及夺冠。社团的活动不仅让我的课余生活多姿多彩、认识不同的朋友,更让我在汗水与努力中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可贵。在浸大生活期间,我还参与了许多有趣的活动,例如:海洋公园保育基金会的工作实习,除了学习相关新知,外出访问和数据调查也给我在学习以外增添了许多乐趣。
香港九龙塘
香港浸会大学教学及行政大楼701室
教务处入学事务处
852-34112220
mainland@hkbu.edu.hk
北京市
朝阳区北辰东路8号
汇宾大厦A1106室
10-84981812
上海市杨浦区
国定路400号复旦大学
复宣酒店609室
21-35010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