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disciplinary / Individualised Pathway Programmes

文理及科技学士(荣誉)自订主修

专业编号

JS2950


入学年级

一年级

授课模式

全日制

修读年期

四年

授课语言

除获大学豁免外,所有课程均以英语授课。

资助类别

政府资助

开学日期

2025年9月

学费

港币175,000元

修读学分

128

这是一个装备学生综合知识技能以应对未来挑战的崭新课程。学生可以灵活设计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大学四年,他们在修读自选跨学科课程的同时,亦须开展一段自主探究的求知旅程 — 在导师和校外专家的指导下,深入小区或产业场景,拆解实际难题。

本课程欢迎来自不同学术背景的学生报读,尤其适合对特定议题感兴趣,希望透过研究、倡议、艺术创作、创业甚至创新发明等方式为世界带来改变的学生;也特别适合希望以个性化教育方式去实现成长目标的年轻人。

课程架构

目前绝大多数大学课程均要求学生从一开始就确定一个固定的专业,在界定学科领域内学习 "必需"的知识。有别于这种课程设计,本课程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结合现实议题,寻求解决方案并验证成效,同时鼓励创新创造。

课程分两个主要部份。第一部份是 "解决方案导向学习模块"  (Solution-based Learning Modules) 。课程设计强调让学生设身处地为一系列现实问题寻求解决方案。透过不同项目经验聚沙成塔,一步步巩固学生在识记专业知识之后的应用能力和实践技巧。第二部份,学生需根据自身兴趣确立一个具有跨学科特质的 "自定义主修" ,从而在全校不同学系当中选择切合的专业课程组合(中医学院除外)。他们也需完成博雅教育基础课程(即大学通识教育)。

每个 "解决方案导向学习模块"将围绕一系列特定议题进行连贯的学习活动。学生可以自选议题并逐一处理。社会现实议题与全球挑战通常在本质上都是跨学科的,例子包括利用创新科技为长者照顾者提供支持、利用数字媒体技术进行历史文化保育、运用复合手段解决全球气候暖化和粮食危机等。学生将在校内学术导师的“一对一”指导下循序渐进,从最初的细小现象,逐步深入到大型且定义不明的复杂议题。学生需综合运用在不同学科课程中学到的专业知识,提出解决方案,并预测、检验成效。

大学将为本课程投入更多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各类课内外活动和项目。例如从一年级开始,便有机会参加暑期实习、海内外游学和服务学习、出席国际会议论坛等。课程团队致力透过不同形式,让同学们开阔眼界,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融会贯通。必修模块的考核方式也具有更大弹性,教学团队将根据学习记录和团队合作项目进行评估;而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案所发挥的实际影响力,也会是评分准则之一。

教学设施

课程的教与学跟香港浸会大学的跨学科研究群组紧密结合。学生可以加入大学现有的实验室和工作室团队,使用科研设备。而赛马会创意校园将于2024/25年启用,届时学生也会使用校园内的先进设施。

 

备注: 课程如需安排面试或要求提供作品集, 教务处将另行确认相关安排

1. 凡获邀参加面试者须参与面试。

2. 课程将于6月下旬发送电邮予获邀的考生,以通知有关的面试安排。

3. 面试将以在线形式(Zoom)进行。

4. 作品集要求细则请见附件。 

毕业生无惧科技创新和多个全球问题的挑战,他们将会装备好自己,应对充满变数的未来。他们适应力强,运筹帷幄,敢于创新,善于解难,并全心全意去实践个人目标。他们将成为企业家、顾问、研究人员或艺术家。他们善于应对改变,能紧贴未来社会的大趋势同时胜任不同的工种,即使将来要从事目前尚未出现的崭新工作或行业,他们也能应付自如。